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大家还算熟悉,那与之相关的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大家了解多少?下面有请武汉博仕中医肛肠医院专家给大家科普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相关知识。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减弱胃黏膜屏障功,引起H+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以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因反流液呈碱性,故又称胃切除后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手术切除了幽门或迷走神经干切断使幽门失去神经支配,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的机会明显增多。其中的胆酸可溶解脂蛋白而破坏胃粘膜的屏障作用,h+即进入胃腔,而h+则由胃腔进入胃粘膜。进入胃粘膜内的h+又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后者再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进而加重胃粘膜的损伤,并产生炎症、糜烂和溃疡。十二指肠液中的胰液与胆酸对胃粘膜的损伤更有协同作用。
此外,胃手术尤其是毕氏Ⅱ式手术后,对胃粘膜屏障有加强作用、能抵抗h+逆向弥散作用的胃泌素分泌减少,使胃粘膜的屏障机能削弱,也是反流性胃炎发病的因素之一。
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表现为腹部饱胀不适,中上腹持续烧灼感,亦可表现为胸骨后痛,餐后可加重,服碱性药物无缓解反而加重;可伴有腹胀、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呕吐、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以及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甚至排黑便(柏油样便)等。
胆汁性呕吐是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特征性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一般发生在晚间或半夜,呕吐物可伴有少量食物或血液。病程较长者亦可出现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
有关数据表明:胃切除术后慢性浅表性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可达95%,其中大多数可能与胆汁反流有关。毕氏Ⅱ式术后的发病率高于毕氏Ⅰ式者,而迷走神经切断术者低。
武汉博仕中医肛肠医院专家介绍:胃部分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影响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同时,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出现的朋友,应减少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如低脂饮食,避免粗糙及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避免紧张、过度兴奋等情绪波动。如需详细了解胆汁反流性胃炎更多信息的朋友们,请咨询,或拨打电话027-8818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