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医临床上,医生往往只注重萎缩性胃炎的内镜和病理表现及患者的症状特征,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故缺乏对萎缩性胃炎伴随焦虑、抑郁异常心理的诊断和治疗,这往往会影响到患者总体的治疗效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误诊和治疗不当。而中医认为在五脏六腑疾病中,情绪因素的发病与脾、肝关系甚为密切。下面就请武汉博仕中医肛肠医院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萎缩性胃炎临床上以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呆等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痞满”、“虚痞”、“胃痛”、“嘈杂”等范畴。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临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虛实夹杂之证,本虚以脾气虚和胃阴虚为主,标实以气滞、湿热和血瘀为主。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气滞、血瘀,其中主要的病理因素是血瘀,血瘀为该病发生发展甚至恶变的关键病理环节。
当患者看到胃镜病理报告,得知患有萎缩性胃炎,特别是重度萎缩性胃炎并有或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后,多有焦虑、忧郁、恐惧的表现,稍有不良刺激,即会诱发或加重其症状,久而久之使萎缩性胃炎病势缠绵,久治难愈,患者往往会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故在萎缩性胃炎的诊治过程中,既要关注疾病本身的生理病理变化,亦要关心忠者的心现状态,采用心身并治之法,调治脾胃。
《灵枢·师传篇》中提到:“人之惜,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待,导之以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是指生病初期可以多进行心理疏导,采用话言疏法,可减轻忠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调整好自身心态,心情开朗,信心充足地面对疾病,主动配合医生的诊治工作。《内经》中有提出情志相胜的情志治疗方法,“悲胜思……恐胜喜……喜胜忧……思胜恐……怒胜思”。此种治疗方法利用五行相胜的原理,用一种情志调节相应所克的情绪,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而清朝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中收集了颇多心理治疗方面的医案,从中归纳发现心理治疗主要的方法有:移精变气、以诈治诈、行为满足、刺激治疗、情志相肿、言语开导、行为诱导、相反情绪治疗等。
从肝论治萎缩性胃炎,中医在临床上重视心理疏导的同时亦注意到调肝法的运用。在临床在辨证的情况下,结合疏肝、平肝、清肝、泄肝、养肝、柔肝等法,提高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参古比今,相信可获知更多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自信的面对疾病。若患者表现出明鲜的抑郁、焦虑状态吋,西医方面可在治疗萎缩性胃炎药物的基础上酌情予以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武汉博仕中医肛肠医院专家认为精神异常在萎缩性胃炎中出现较高的发病率,并表现多样化,从而降低了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的心理治疗,在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面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值得借鉴。如需详细了解萎缩性胃炎更多信息的朋友们,请咨询,或拨打电话027-8818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