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因为没有人群限制,所以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患病;其中,小儿慢性胃炎就是各种原因持续作用于胃黏膜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小儿慢性胃炎的病发无特异性,因此,检查是寻找病因的佳途径。下面,武汉博仕中医肛肠医院专家来和大家说说小儿慢性胃炎的检查项目。
1.胃酸测定: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酸。新生儿胃内容是酸性的,刚出生的婴儿在清除咽下的碱性羊水之后,测得的pH值小于4。出生后7~10天盐酸浓度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出生后2~3个月达成人水平。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细胞分泌的,在酸性环境中被激活成具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其分泌量与胃酸一致,主细胞数量多于壁细胞,故在病态时受影响程度不如胃酸明显。
3.内因子:内因子是一种糖蛋白,由壁细胞分泌。检查内因子含量有利于萎缩性胃炎和恶性贫血的诊断。有的小儿先天性内因子分泌缺陷,胃液内有400~600U内因子就能维持维生素B12的正常吸收,故即使萎缩性胃炎患者也不易发生恶性贫血。
4.胃泌素:胃泌素由胃窦G细胞分泌。出生后血清胃泌素为88pg/ml,生后第2周增至119pg/ml。
5.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下取胃黏液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找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培养,尿素酶检测。其中,血清学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的测定因不能提供细菌当前是否存在的依据,故不能用于目前感染的诊断,主要用于筛选或流行病学调查。
6.X线钡餐检查: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者,X线检查显示有胃黏膜炎症者仅20%~25%,过去多数放射学者认为胃紧张度的障碍、蠕动的改变及空腹胃内的胃液,可作为诊断胃炎的依据,但近年发现,这种现象系胃动力异常而并非胃炎所致。
7.胃镜检查:慢性胃炎主要的诊断方法,并可取黏膜活体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慢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反光增强,胃小凹明显,黏膜质脆、易出血;黏液增多,微小结节形成,局限或大片状伴有新鲜或陈旧性出血点及糜烂。当胃黏膜有萎缩改变时,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色泽呈灰色,皱襞变细,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显露。
武汉博仕中医肛肠医院专家表示:小儿身体脆弱,消化道发育不健全,管道内壁稚嫩,侵入式检查会划伤管道内壁,如非必要,不提倡侵入式检查。如需详细了解慢性胃炎更多信息的朋友们,请咨询,或拨打电话027-88185120。